肚臍安,臟腑安——神闕穴,身體唯一可以看得到的穴位
2021-10-13 17:13瀏覽數:1617
肚臍,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處,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后,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,屬于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——神闕穴。
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、摸得著的穴位。
對神闕穴名含義的解釋,主要有兩種:
一種是指神之所舍其中,即生命力所在處;
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,為胎兒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,并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。
艾灸或隔物艾灸肚臍方法自古就已有之。肚臍,即臍中,叫神闕穴,屬任脈腧穴,與督脈、沖脈、胃經等有密切聯系,系保健灸要穴。
艾灸肚臍的功效
灸此穴,具有復蘇(回陽)固脫,溫補陽氣,健運脾胃,延年益壽等功效。
老年人陽氣不足的尤其適宜灸肚臍。
溫養肚臍,可鼓舞一身之陽氣。神闕穴鄰近胃、肝膽、胰、腸等器官,通過對神闕的溫養,還可以治療腹痛、腹瀉、急慢性胃痛、胃下垂、頑固性呃逆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結腸炎、脫肛等病癥。
臨床使用最多的要算溫和灸,操作簡單,即每次用艾條灸臍部10~20分鐘,至局部熱甚,每日1次,10次為一療程,間隔10~20天再灸。
因為艾條本身就有溫通經脈、理氣祛寒的作用,用它灸神闕,可發揮刺激穴位和燃艾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。
肚臍沒有皮下脂肪,血管非常豐富,所以藥物易于滲透、吸收,加上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破壞,因此用藥量少、見效快。
當行臍部灸療后,艾葉或藥物燃燒后所產生的熱流氣體的能量逼入皮下,起到激發經氣,調整臟腑功能,促進機體新陳代謝,增加白細胞、紅細胞的數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,調整和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,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。
從肚臍眼的形狀可以看出身體健康與否
1.向上形:肚臍眼向上延長,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。具有這種肚臍的人,應多留意胃、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。
2.向下形: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、便秘、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。
3.圓形:女性肚臍若為正圓形,表示身體健康,卵巢功能良好。
4.滿月形:看起來結實豐盈,下腹有彈性,對于女性來說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。
5.肚臍偏左:應預防腸胃功能不佳、便秘或大腸黏膜病變。
6.肚臍偏右:應注意肝炎、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。
7.肚臍凸出: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,肚臍就會向外突出。
8.肚臍凹陷:肥胖或腹部發炎時,如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,肚臍會向內凹陷。
揉按肚臍的好處
按摩臍部可促進胃腸蠕動,有助于消化吸收,大便溏瀉者可調,秘結者可通。
方法:仰臥,兩腿弓起,先以右掌心按于臍部,左掌放于右手背上,順時針輕輕按摩36圈。然后,換左掌心按于臍部,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,逆時針輕輕按摩36圈。
經常堅持揉按肚臍,可以健腦、補腎、幫助消化、安神降氣、利大小便,加強肝臟腎臟的新陳代謝,使人體氣血旺盛,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,且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抵抗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