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“邪”要重視,錯過留病根!艾草三伏貼助力“冬病夏治 春夏養陽”!
2022-06-18 18:22瀏覽數:1342
冬病夏治 春夏養陽
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。即所謂的“六邪”(指“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三伏天,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40天!也就是一年當中天氣最炎熱的時候。三伏過不好,是要留病根的!
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,是中醫實踐醫學、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。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《張氏醫通》中即有夏日“三伏”中,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復發的記載。
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,三伏灸的指導思想則是:順陽補陽,春夏養陽,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。三伏灸療法具有溫經散寒,扶陽固脫,消瘀散結,防病保健,引熱下行等作用。
現代醫學研究表明,三伏灸或三伏灸貼可促進機體組織毒素吸收,形成非特異性蛋白體,產生免疫調節作用,提高細胞免疫和抑制體液免疫的作用,增強機體代謝機能,改善組織營養狀況。
便捷的 蘄艾艾灸三伏貼
三伏灸貼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,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。具體做法是,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,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,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,以達到灸治的效果。
聽醫生講艾草三伏貼的作用↓
使用艾草三伏貼,既有對穴位的刺激,也能通過艾草的藥性來發揮溫陽的功效,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冬季的高發疾病,如支氣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過敏性鼻炎、過敏性哮喘等等。
適用人群↓
貼敷 時間
關于每年貼藥的時間,每年夏至開始、后末伏結束前都可貼藥,不必強求夏至或入伏當天。“三伏貼”需要堅持,才能有好療效。
貼敷 穴位
三伏貼 注意事項
1、三伏貼之后的4-6個小時是不可以洗澡吹風和受涼。
2、皮膚紅腫、充血、破損者禁用;
3、過敏體質者禁用;
4、孕婦和哺乳期禁用;
5、勿貼于頭發、眉毛及易出汗處以免脫落;
6、少數人使用期局部有刺癢感或出現紅疹,不影響使用,使用后逐漸消失;
7、兒童應在成人監護下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