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癢、拉肚子、腸胃不適、感冒,春夏換季病,艾灸來搞定!
2022-05-14 17:04瀏覽數:699
春去夏來,季節交替。春天和夏天是截然不同的季節,氣溫、濕度等方面都會發生改變,對于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的人來說,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患上疾病。如今恰逢換季,有哪些常見的疾病需要我們注意?
01
紅眼病
春夏換季最常見的眼部問題就是紅眼病,紅眼病常出沒于高溫高濕季節,而春夏之交,雨水泛濫使得空氣濕度大,給了它可乘之機。
加上天氣開始漸漸炎熱,人們喜歡去公共游泳池游泳,眼睛容易接觸到水里的細菌,患上紅眼病。此病在中醫上被稱為“天行赤眼”,是外感風熱邪毒,客于肺經,上攻于目引發的。
艾灸調理可取穴:太陽、絲竹空、印堂、風池、合谷。
02
皮膚病
春夏是真菌的活躍期,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它們茁壯成長,容易使皮膚易過敏人群患上手足癬、花斑癬等皮膚病。
輕者出現丘疹、水泡、紅斑、脫皮,重者皮膚潰爛、皸裂。尤其是天熱后,腳部易出汗,真菌容易在腳趾間繁殖,出現腳氣。
晚上泡腳時可加入艾灰,預防調理腳氣,殺菌止癢。中醫認為皮膚癬菌病是因汗泄不暢而致內蘊濕熱,病久耗傷陰液,營血不足,血虛生風生燥,肌膚失養而成。肺主皮毛,所以皮膚上的問題一般都要找肺。
艾灸調理皮膚病時,有一組黃金搭檔的穴位是最常用的:阿是穴、曲池穴、血海穴、合谷穴。
03
腸胃病
腸胃病也是春夏之交的不速之客,天氣變化無常,忽冷忽熱,很容易著涼,致使腸胃功能紊亂,引起消化不良;
另一方面,由于天氣變熱,食物容易變質,還有一些人因為天熱會吃生冷的食物,對腸胃產生刺激,引發腸胃不適。
在中醫角度上分析,是因為春夏交替,毛孔受溫暖的環境影響張開,易受空氣中的水濕之氣入侵,加上春季肝氣生發不利,肝氣犯胃,影響脾胃運化,導致食腐不化,在身體內產生另一股濕氣,兩大濕氣積于消化系統,就會形成各種腸胃不適。
“保胃”的首要措施就是防寒,防止腹部受涼;多吃百合、山藥等健脾養胃的食物;
艾灸調理取穴:中脘,內關,足三里。
04
感冒
每次季節的更替,總少不了感冒這個大瘟神。春夏交替之時的氣溫不是很穩定,忽冷忽熱容易讓人患上流感。
一般來說,被感冒盯上的,都是身體機能比較弱的人,尤其是臟腑嬌嫩,免疫力發育尚未完全的孩子,沒有辦法快速適應變化,衛氣不足以保護身體,使外邪入侵。
提高身體抵抗力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,艾灸大椎穴、身柱穴和神闕穴,可以增強體質和提高抗病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