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會盜汗?經常盜汗一定要艾灸這幾個穴位
2021-10-26 15:42瀏覽數:1084
盜汗通常來說,是指入睡后汗出異常,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。
人體夜晚盜汗,多因陰陽失調,腠理不固所致。亦可因情緒波動,如恐懼、驚嚇等或體虛等因所致。
夜里盜汗有哪些癥狀?
1、輕型盜汗
輕型盜汗的病人,多數在入睡已深,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~2小時時汗液易出,汗出量較少,僅在醒后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,醒后則無汗液再度泄出。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。
2、中型盜汗
中型盜汗的病人,多數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,甚則可使睡裝濕透,醒后汗即止,揩拭身上的汗液后,再入睡即不再出汗。這種類型的盜汗,病人常有烘熱感,熱作汗出,醒覺后有時出現口干咽燥的感覺。
3、重型盜汗
重型盜汗的病人,汗液極易泄出。入睡后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,即有汗夜大量涌出,汗出后即可驚醒,醒后汗液即可霎時收斂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。
出汗量大,汗液常帶有淡咸味,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。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,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,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。
平時伴有低熱或潮熱,五心煩熱,顴紅,頭暈,消瘦,疲乏不堪,尿色深,尿量少,大便干燥。
艾灸可以治療、緩解盜汗
艾灸的作用非常強大,盜汗作為中醫千年來常常接觸的一類病癥,在用艾灸治療方面有著不少深入的研究資料,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盜汗可以艾灸哪些穴位。
氣海穴
位置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1.5寸。取穴時,可采用仰臥的姿勢,氣海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,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,將其分為十等分,從肚臍3/10的位置,即為此穴。
效果:前人有“氣海一穴暖全身”之譽稱,是說氣海穴有溫養、強壯全身的作用,對盜汗有效。
關元穴
位置:關元穴在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3寸。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。
效果:有培元固本、補益下焦之功,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。
復溜穴
位置:取穴時,患者應正坐或者仰臥。復溜穴位于人體的小腿里側,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,脛骨與跟腱間。
效果:對腎水不足,內火亢盛有治療之效,見于失眠之癥。
陰郄穴
位置:位于前臂掌側,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,腕橫紋上0.5寸。
效果:主治心痛,驚悸,骨蒸盜汗,吐血、衄血,暴喑。
艾灸的方法:
灸法選用艾炷無瘢痕灸,在上述穴位以藥用艾炷施灸,以蘄善堂蘄艾貼為例,每穴灸3~5壯(柱)。每日灸1次,至汗止為度。
盜汗艾灸的注意事項
1.在藥物治療的同時,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,白天的健身運動能幫助晚上睡的更好,還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,注意勞逸結合。
2.盜汗人群,在飲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,不要吃讓人興奮的食物,如屬陰虛、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,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,切勿飲酒,并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,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。
3.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,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。
4.患者的被褥、鋪板、睡衣等,應經常拆洗或涼曬,以保持干燥,并應經常洗澡,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。